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十八章

悲悯将军 by 祁连岫云

2018-5-27 06:01

  海罗听得入了神,他被爸爸的故事所打动,也为爸爸的指挥艺术和不畏强敌的勇敢精神而骄傲。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道:“爸,那第二次呢?”

  李木生说:“第二次是在保卫两淮的战斗中。当时候两淮吃紧,我接到命令,要我们团从正面迟滞74师向两淮推进的速度。那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,打得非常惨烈,刚一交火敌人便占尽了火力优势,他们天上有飞机助战,地上有各种美式重炮。由于我们身后就是两淮战场,所以只能打防御,跟他们在阵地上死磕。很快在密集的火炮轰炸下我们的阵地被夷为平地,很多战士还没有见到敌人就倒在了炮火中,即便这样,我指挥的十八团,以一团之力与74师整整苦战了一天,部队损失了三分之一。最后还是因为寡不敌众,加上弹药告馨,我们的防线在第二天中午被敌人突破。”说到这儿,李木生默然地望着儿子,眼里竟有泪光在闪动。

  没想到这么多年之后,爸爸还在为没能挡住敌人的进攻而不能释怀,海罗心里涌动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,他的眼睛也湿润了,却一时不知如何安慰爸爸才好。他起身为爸爸的水杯添了点热水,然后望着爸爸消瘦的脸,动情地说:“爸,我觉得这一仗你们虽败犹荣。”

  儿子的话让李木生感到一些宽慰,他用充满爱抚的目光看着儿子,让自己的情绪稍作平静,然后继续讲道,“后来九纵司令亲自带队前来增援,但打了几次也没打动。说实话74师不愧是国民党的头号主力。”顿了顿,李木生感叹道:“古人说得好哇,骄兵必败。可惜74师这么棒的部队,因为骄横而忘乎所以,最后还是栽在了我们粟裕司令员的手里。海罗,人也是一样的,要经得住困难的考验,也要经得起胜利的考验,骄傲是万万要不得的。”

  海罗认真地点点头,他知道这是爸爸的肺腑之言。接着,他想了想又问:“国民党一开始那么厉害,后来怎么败得那么快?”

  李木生不假思索地说:“人心向背不在他那边,老话说得好,水可载舟亦可覆舟。”说完,他面带凝重地站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窗外满天的繁星陷入了沉思,他又一次想起了那些炮火硝烟的战场,想起了那些倒在战场上的战友。片刻之后,他转过身,望着年轻的儿子说:“我们这些老兵能活着走到今天不容易呀!虽然你也是个兵,可是你们这代人在和平环境中养尊处优惯了,你们只在电影里看到过战争,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战争是什么样子,真正的战争可比电影里血腥和残酷得多。哪天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不在了,如果战事再起,不知你们会怎样?说实话,我一方面真心希望你们不要遇到战争,另一方面又希望你们多一点战争常识,这是为什么爸爸总想让你看看演习,目的是给你增长见识的机会。世事多变,见识和技术都不压人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。”

  这是海罗第一次跟爸爸这样推心置腹地谈话,他一下明白了爸爸要他参观演习的苦衷,顿时一股父爱的暖流滚过心头。

  19.甘当诱饵

  这一晚父子俩兴致极高,爸爸的经历让海罗从心里对父辈充满了敬意,同样作为父亲的李木生也第一次真正感到了儿子的成长。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,往事如潮水般冲击着李木生的心,引领他重归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。

  李木生继续给儿子讲道:后来上级决定我军主动放弃两淮,向北转移。撤退命令下来的时候,淮阴已被敌人占领,一些部队刚从淮阴撤到淮安。为了不让敌军发现我军的真实意图,上级命令我们旅和淮南军区的地方武装,继续留在淮安与敌周旋,以迷惑敌人,达到拖住敌人的目的,从而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。

  当旅长、你陈伯伯接到掩护命令的时候,他手边只有我这一个团,而且因为战斗减员兵力还不足原编制的三分之二。此外还有一个当时我们并不清楚的情况,张灵甫截获了我军即将撤出两淮的情报,已经急调一个齐装满员的加强旅,气势汹汹地向淮安扑来。军情紧急,旅长一面把我们团摆在板闸镇,构筑阻击敌人的第一道防线,同时紧急联系十六团和其它地方部队火速回防淮安城,做好守城的战斗准备。

  为了给其它部队赢得回防的时间,板闸镇的阻击战打得非常艰苦,敌人依仗优势兵力和装备,一上来就用飞机大炮对我们实行火力压制,一阵狂轰滥炸之后,我们的阵地成了一片焦土。工事被摧毁了,战士们凭借树木、沟渠和残垣断壁的掩护,继续与敌人周旋。有一次指挥所附近发现了敌人,我一边让参谋们保护旅长转移,一边抄起冲锋枪和战士们一起冲了出去。就这样我们团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顽强阻击了整整一天,后来旅长眼见阵地难保,为了保存有生力量,当晚让部队借着夜幕的掩护,且战且退,一直退进了淮安城。

  此时淮安城里的老百姓和兄弟部队都已撤出,城里只有刚刚赶到的十六团和一些淮南军区的地方部队。我们进城不久,敌人的追击部队就赶到了城下。敌人未给我们喘息的机会,他们一鼓作气分两路向城北和城南发起猛攻。我们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,与敌人拼死战斗,由于敌强我弱,午夜时分城南被敌人率先攻克,敌人潮水般地涌入城内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。巷战中部队伤亡很大,最后终因寡不敌众,不得已只好撤离淮安,向北转移。

  部队撤出淮安之后,为了安全,带着伤员一起行动,因此限制了部队的机动性。面对后有追兵前有重兵堵截的严峻形势,我向旅部建议,由我率领十八团的一个营,大张旗鼓地向旅部转移的相反方向洪泽湖地区退却,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,给敌人造成大部队正在向那里败退的假象。

  听爸爸说到这里,海罗插话道:“爸,你是要把自己当做诱饵,引开敌人,为旅部摆脱追击赢得时间。这可太危险了,一面是追击的敌人,另一面是洪泽湖,背水而战可是兵家大忌呀!”

  李木生鼓励地望着儿子,点点头说:“你说的没错。解放后,有一次你陈伯伯还跟我提起了淮安的撤退,他说一开始当我提出由我带领一个营引开追击的敌人时,他并不同意,他觉得那无异于自杀。我们团一直是他倚重的能打硬仗的主力团,在保卫淮南和保卫两淮的战斗中,上级多次向他要兵,他把手下的其它部队都派了出去,只有我们团他一直攥在手里。由于追兵越来越近,时间不容迟疑,最后迫于战场形势,他还是采纳了我的建议。”

  海罗想了想问:“要是敌人不上你们的当,陈伯伯他们不是更危险了吗?”

  李木生回答道:“当然,在战争中任何决策都有风险。如果敌人不上钩,旅部和撤退的部队就会因为分兵承受更大的压力,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撤退的动静搞大、做真,兵不厌诈吗。”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